靜待世界之光

0
177
(相片提供/Pixabay)

潘佑達(德國)


對一般人來說,待降節期間的各種布置和活動,或許只是為了傳遞溫暖和熱鬧的氣氛,好讓寒冷的冬天沒那麼難熬,但對基督徒而言,這一切要提醒的是……

每年十一月底、十二月初,德國街頭四處瀰漫聖誕氣氛,各式各樣待降節花圈、待降節月曆琳琅滿目,舊城聖誕市集也開始聚集攤位與人群,歐洲各地都在預備迎接這一年一度的特別節日。

 待降花圈 

在德國隨處可見的待降節花圈,據說是德國牧師維賀恩(Johann Hinrich Wichern,1808~1881年)1839年發明的,為了讓小孩知道聖誕節何時到來,他在木頭車輪上固定四盞大蠟燭,代表每個待降主日,另布置19盞小蠟燭,代表禮拜日外的其他日子。每過一天,就點上一盞蠟燭,當所有蠟燭都點燃時,就是聖誕節了。演變至今,我們看到的待降花圈只剩四盞大蠟燭。

每個待降主日都有特定的主題,根據德國福音教會(EKD)的說法,待降節第一主日的主題是「耶穌進城」、第二主日為「耶穌的再來」、第三主日是「施洗約翰」、第四主日為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」。新教多以遵循西方教會四週的待降節傳統,不同於東方教會有六週的待降節。

 待降月曆 

除了花圈以外,待降月曆也是為了教育小孩計算聖誕節的到來而生,一樣發源自十九世紀中葉的德國新教地區。待降月曆是一個有24個小櫃子的大木盒或硬紙板盒,每一個櫃子都代表著聖誕節前的某一天。
每一天,小孩可以打開當天的櫃子,裡面會有一塊小小的糖果或巧克力,當所有的櫃子都打開時,也就是聖誕節了。透過每日的小小儀式,讓小朋友期待聖誕節的到來。待降月曆是節期特定的熱門商品,現在除了傳統裝有糖果、巧克力的月曆外,德國各大商場或百貨也能看到專屬大人的藥妝月曆、茶包月曆等產品。

 聖誕市集 

然而,待降節期最熱鬧的大事,莫過於聖誕市集了。最早起源於德勒斯登的聖誕市集,一般都是從待降節第一主日前後開始營業,一直到平安夜,故也有「待降節市集」之稱。聖誕市集原先是為了提供民眾在過節前購買過冬所需食物或物品,有點類似台灣的年貨市集。

對在外的台灣學子來說,聖誕市集是最像夜市的所在了。位處高緯度的德國,冬天日照時間變短,柏林最早下午四點就會天黑,聖誕市集可說是許多人在漫漫冬夜消解憂鬱的最佳選擇,無論本國人或外國人都愛。雖然疫情在2021年的歐洲尚未過去,是否要停辦聖誕市集,仍是新聞報導中爭論不休的話題,然而廣大民眾對此傳統仍充滿期盼。

 待降之光 

德國的過節氣氛雖比台灣道地許多,但對許多德國人而言,基督信仰卻僅是一種歐洲傳統文化。根據2020年德國聯邦統計局(Statistisches Bundesamt)等單位的統計,天主徒與基督徒在德國僅各占約26%與24%的人口,全國有40%的人不屬於任何信仰團體。如台灣一般,熱鬧滾滾的冬季盛事中,大多數人對於節慶的主角──耶穌,並不那麼重視。那麼,基督徒呢?大部分人知道待降節象徵著聖誕節的開始,較少人知道的是,待降節也是「教會曆」的開始。對於基督徒來說,一年開始於期盼耶穌的誕生,聖誕節的確是基督徒的「過年」。

在冬季的長夜中,因著耶穌誕生,人們有了盼望。沒有聖誕節,就沒有聖誕樹和聖誕市集溫暖的燈火,這樣看來,耶穌的確是為世人帶來了光。對一般人來說,待降節期間的各種布置和活動或許只是為了傳遞溫暖和熱鬧的氣氛,好讓寒冷的冬天沒那麼難熬,但對基督徒而言,這一切要提醒的是,我們應當好好靜心等候世界之光──基督的降臨。

 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
線上捐款支持耕心文字事工
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