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人的悶

顧浩然(基隆市)

0
25

6月22日第929期

「我爸從我小時候就一直在數落我,總是不滿意我,即便我在學校受了委屈,他只會說,都是我不對……」三十多歲的大男人,提起父親就一肚子火。儘管擁有高學歷,在工作上也有不錯的成績,可是這個大男人深受父親從小給他的「教育」影響,對自己一直沒有信心。

華人文化對於男性一直都有刻板印象或期待,例如:男孩子不能哭,哭是懦弱的表現;而所謂Men’s talk的話題,多半都是帶著較勁的意味,不像女孩子能多些內心世界的分享;那些談到傷心之處,有人會為自己遞上面紙、給出擁抱的畫面,很少出現在男人的對話場景裡。

男人的悶常是有苦說不出,因為不想讓同為男人的朋友,或是家人、另一半說自己不像個男人、不像個父親、不像個先生、沒擔當、小家子氣,甚至娘娘腔,因此只能在杯酒中釋放自己鬱卒的心情。

有人說,家是充滿愛的場域,然而很遺憾的,終究還是有許多孩子的成長過程遭受到言語或肢體的暴力,或是情感的忽略。心理學有個名詞「鏡映理論」,意思是,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有無價值、是否值得被愛,往往都是從和人的互動過程中,對方如何回應我們而來,特別是原生家庭以及我們的父母親;也因此,如果一個人是在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,難免會在不自覺中因為潛移默化,或是被從小所接收到、卻未必是適合我們的規條及信念等因素所影響,因而否定了自己,也否定了別人,甚至人格受到扭曲。

這些從原生家庭所學習到的自我認知,會不知不覺地被我們帶進自己的家庭,同時影響伴侶和孩子。聖經創世記2章24節說:「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兩人成為一體。」「離開」指的是身體上的離開、經濟上的離開,也是心理上的離開,能做一個真正的「大人」,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不再受到父母親過去加諸在自己身上,但未必合宜的負面教育所牽絆。

我喜歡用「和好」兩個字,來闡述人與自己、人與他人的互動。也許有人會以為和好是討好、是委屈求全;其實,和好既不是討好,更不是委屈求全,而是一個讓我們可以真正放下原本困住我們心靈的那些纏累。

從事心理諮商工作以來,常看到很多朋友被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批判、指責、否定或傷害給困住了,認為是他們讓自己變得不快樂,變得憤世嫉俗。就像我提及的這個三十多歲的大男人,言談之間,一直認為是父親害了自己,因此每次只要跟父親講話,怒火就自然地噴發出來。

「我想,你生氣的內在,其實更想說的是:『爸,我是多麼地渴望你可以告訴我,孩子,你真的很努力了……』」有一回,我這樣回應這個大男人,當下,只見他兩行熱淚緩緩流下。

誠然,我們的生命的確受了很多的傷。「你有沒有想過,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地受委屈,是這樣地感受到自己不被愛、不被肯定,你會心疼嗎?」大男人愣了一下,告訴我:「我沒想過,應該會。」很多人都不曾想過,其實最能撫慰自己受傷的心的,就是自己。

和好,很難三言兩語就說得清楚,我只能用個人的理解簡單詮釋,也就是「放下」。放下什麼呢?放下對自己的批判、放下對自己的否定,因為聖經說,我們都是被神按著祂的形象所造,從神的眼光來看,我們都是祂所愛的寶貝。

當我們先與自己和好,學會自我撫慰與接納之後,自然的,我們的心會變得柔軟,在和人的互動上,也就會多些接納與體諒,鬆動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緊張關係。這是是一個過程,不是一蹴可及,需要有些耐性,但值得我們努力。

【幸福練習】請體貼我們身邊的男人,接納及傾聽他的苦與悶;如果你是男人,也請找個值得信任的人好好傾訴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