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3日第1506期【當生命轉彎】
〈本週焦點〉日新又新
〈信心加油站〉一場檢查,一次信心的提醒
〈幸福光點〉上帝必有預備
◎李佑新(台南市)
三月21日傍晚,上帝讓我的生活步調暫時放緩。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,讓我的右手肘關節到前臂兩根骨頭粉碎性骨折、左側手掌第五掌骨折、頭部挫傷、脣撕裂傷、上排門牙共8顆斷裂……。這對邁入55歲的我而言,可以說是不小的打擊。
一個不是基督徒的好朋友得知後,傳來問候的訊息上寫著:「上帝有祂的旨意在其中!」這句話不僅打動我,更點醒了我。我在車禍隔天,就抱著感恩及順服,接受臨到我身上的一切。
名字與父親:從傷痕到釋放
我的名字是「佑新」──是個不落俗套、好聽好記的名字;但我不喜歡,因為是父親取的。1949年,他從福建來到台灣,40歲時和母親結婚。或許是從小喪母,在沒有溫暖的家庭中成長;加上年紀輕輕就離家打拚,生活極為坎坷,因此他的個性十分粗暴剛烈,只要一不高興就大聲咆哮、甚至摔東西。雖然不至於動手,但在我的內心深處,留下極大的不安全感及痛苦。
我比同齡孩子早熟,學會看大人臉色,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激怒父親;我三不五時就要忍耐,沒有任性的空間,造就了一段灰暗的童年。極度的自我壓抑讓我喘不過氣,腦海中經常有負面想法。唯一的慰藉是每個禮拜六到教會參加青少年聚會,詩歌、查經、禱告和分享,為我枯竭的生命注入一絲活水。
三年前,父親以97歲的高齡過世。老實說,我是大大放下重擔,幾乎沒有感傷。即使父親晚年疾病纏身、需要請外籍看護照料,但他仍能坐在輪椅上發脾氣、無理取鬧,讓家人十分困擾。雖然信仰告訴我要饒恕、憐憫,同情父親的軟弱,但是我做不到。
直到去年,在一場主日禮拜,我聽牧師講道提到一段聖經經文:「人在幼年負軛,這原是好的。」(耶利米哀歌3章27節) 奇特的是,我立刻得著很大的感動,想到自己的生命一直受到上帝的祝福和看顧,原來我所負的軛,是上帝美好的旨意和安排。一瞬間,將近50年不能解的結鬆了,內心也跟著釋放。
父親過世兩年後,我終於原諒他。
此時重新看待自己的名字,父親送給我一輩子的禮物,突然豁然開朗。「佑新」就是「又新」,日新又新。我的勇於挑戰、樂於突破窠臼,或許正是努力活出名字的美意。
過去20年來的生命,我肩挑工作及家庭,跟一般的職業婦女沒有兩樣,蠟燭兩頭燒,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。直到去年,兩個女兒都讀了大學,丈夫到中國工作,整個家頓時剩我一個人;每天工作回家,我就是一個人,自己開門、開燈、吃飯,跟自己道晚安。這樣的「空巢期」到來,即使已在心中演練100遍;實際上演時,仍然措手不及。
空巢與出走:活出更新的自己
在家人的鼓勵下,我開始擔任志工,利用假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及奇美博物館服務。前者需要引導欣賞表演的民眾就定位,維持演出的順利;後者是展覽品的維護及對民眾解說展品。我本身就是藝文愛好者,透過服務人群,有更多機會接觸人文藝術,何樂而不為?
在一個機緣巧合下,我加入台南市志願推廣中心的採訪團隊。說是團隊,其實只有一位主編;而我的加入讓更多好人好事能被看見,也一圓從小想當「記者」的夢。另外,因著持續兩年的重量訓練,讓我開始關心銀髮族的身體,進一步取得樂齡健身指導員及健身C級指導員的證照。我也勤奮學習手語,盼能跟聾朋友溝通,成為聾人和聽人之間的溝通橋梁。
當別人問我:為何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?我總以一段聖經的話回覆:「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,不可推辭。」(箴言3章27節)與其自怨自艾,等待丈夫、孩子回家;不如走入人群,分享自己有限的能力。如同我的名字,日日更新,發現新事、新生命。
即使車禍復原之路漫長,左、右手都沒有力氣,但感謝主,僅受到輕微腦震盪、頭腦清晰;手指還能敲打鍵盤,數算神的恩典。上帝讓我透過車禍,學習更多謙卑、順服及仰望。我知道神托住了我,因此沒有驚慌失措,耐心等待救援。我相信是神要藉著我的苦難,更多同理周遭的身障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