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3日第1509期【仍在愛裡被成全】
〈本週焦點〉從谷底仰望那道光
〈信心加油站〉你該是什麼樣子,只有神知道
〈幸福光點〉他很酷!他是我爸爸
◎管珮妤(因愛得盼望的小羊)
我是一個自卑的孩子,總是從別人的眼光裡尋找自己的樣子。十五歲那年,父親因突發心肌梗塞猝然離世,母親因智能障礙被社會局安排入住療養院。
身為獨生女的我,被送往台北親戚家暫住。我就像個被踢來踢去的人球,在不被需要與勉強收留之間漂流,硬著頭皮學會照顧自己長大。從小大人總是對我說:「妳要夠努力,天助自助者,別人才會看見妳、願意幫助妳。」
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——我不是個特別聰明的人,只能用一百二十分的努力,咬牙撐過每個關卡。學生時代沒錢,就一口氣兼兩、三份工作;大學選了雙主修、出社會後,無論家庭大小事都不假他人之手。
為了滿足公婆與家人的期待,從來不敢鬆懈;工作更是使命必達,連血尿進了醫院,腦中想的都還是工作怎麼辦。
在討好中迷失自己
我太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,太害怕讓人失望。努力扮演「好學生」「好媳婦」與「好員工」的角色,深信只要拚命付出,別人總會看見、總會感激。直到身心耗竭,我才明白錯的是這份無限上綱的期待,也錯在我早已模糊了「愛」與「討好」之間的界線。
2017年起,我開始失眠,身體出現癌前病變,內心也因長期壓抑陷入憂鬱。在失眠最嚴重的時期,我曾連續一星期無法好好入睡,每晚只能勉強睡個兩、三個小時。自律神經逐漸失調,身體每天都像在經歷煉獄,痛苦到只能用「生不如死」來形容。
那時的我以為自己犧牲這麼多,生病時應能換來一點體諒;卻發現因為長期失去界線,別人早已習慣我的付出。當我撐不下去,換來的不是關懷,而是指責我「不夠負責」。我的失望累積到了極點,開始埋怨上天的不公平,也懷疑人生的價值。
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,我走進了教會,參加小組聚會、主日禮拜。從那時候起,我開始慢慢認識那位掌管生命一切的主。雖然仍然失眠,但我的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。有次教會的一位姊妹對我說:「睡不著時,就起來讀聖經吧。」
當晚我輾轉難眠,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打開聖經,從創世記開始讀起。讀著讀著,竟不知不覺睡著了,那是我第一次不用依靠藥物安穩入眠。
我想起神說:「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造人。」原來除了祂,沒有人知道我該是什麼樣子。
我開始練習不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,不再依附別人的眼光,才敢一點一滴地問自己:「想成為怎樣的人?」我不需要完美,只要學習活出上帝眼中那個完整的我。就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重新找回從流失許久的喜樂。
如今我早已不再依靠藥物入睡,也養成每天睡前讀聖經的習慣。失眠七年的痛苦旅程,在神的恩典中,悄然劃下句點。
學會被愛,才懂得去愛
有次讀到路加福音10章27節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你的神,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我反問自己:「我愛自己嗎?」那時我一點也不愛自己,更遑論去愛他人。
過往那些勉強付出的愛,說到底只是一種責任感與怨懟;對方收到的,也多半是帶著苦澀的情緒,而非真正自由的愛。
我們常說要「愛自己」,但沒有先被愛的人,哪裡能真正學會去愛?唯有在固定的聚會、禱告、服事與讀經中,我漸漸感受到阿爸天父那份無條件的愛。不是因我多努力,不是因我的社經地位多顯赫,而是因為我就是祂的孩子,值得被愛。
對我而言,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」(約翰一書4章19節)不只是一段聖經經文,而是一場生命的翻轉。另外一段經文: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」(箴言17章22節),則真真實實地成就在我身上。
感謝天父,把我這隻迷失的羔羊找回,重新抱在祂的懷裡,用愛一步步醫治了我的身體與靈魂,也給我面對未知明天的勇氣與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