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古蹟,也看見神蹟

在防疫生活中,從教會歷史得到一種小確幸,至少馬偕街的茶室在上帝的大能和作為之下,已經不見也不必再見。我想,這不單是教會紀事,也是地方傳奇……

0
531
馬偕街口舊照(照片來源/維基百科)

文◎鄭浚豪(新北市) 相片提供◎鄭浚豪、維基


 

這一波本土疫情大爆發的消息中,驚傳萬華茶室小姐相繼染疫,新聞進一步報導,造成染疫的顧客連跑茶室26天,而且還是遠從基隆到萬華。新聞記者給這位68歲獨居男性一個「茶裡王」的稱號。

說到茶室,昔日淡水馬偕街巷口就有一間,名叫「夜梅花」。知名的盲人歌手「金門王」就曾和李炳輝在夜梅花茶室走唱過,據說生意不錯。

綜觀淡水,中山傳統市場(竹篙厝)一帶也是那個年代的茶室據點。什麼是茶室?基本上就是喝茶的地方。沒錯,就是喝茶。茶色是「黃色的」,因此茶室也影射情色場所。很難想像,50到80年代的馬偕街巷口就是茶室,會友要先經過茶室才能抵達教會,更別說附近還有淡江中學的學生。直到2009年教會買下茶室,才使現今的馬偕街有了轉變的開始。

《淡水味覺&國民美術悲喜劇》這本書有提到,喝茶和喝酒的下場絕對不同。茶葉是寶貴之物,茶香令人陶醉,若有美女陪伴,即便是祖母級的,仍可叫人回味無窮。作者提到巧遇一位多年前認識的資深品茶評審對他表示,現在只喝粗茶葉,喝得心安理得,也不怕喝掉一棟房子,最重要的是,「忠於原始的茶香。」喝茶的人,喝的是感覺,那個感覺是來自茶香的濃郁和香氣。不同於喝酒,喝酒要的是痛快與刺激,在酒精的影響中舒緩精神和情緒。所以古人云:「喝酒傷神,喝茶醒神。」

不過,現代人對喝酒的認知與定義不同,在家來罐啤酒讓自己暢快一番,公開喝酒划拳則屬交際一場,相較之下,喝茶倒成了一種難得悠閒的生活情趣。如此看來,約略能解讀68歲茶裡王的心理需求,他要的或許是種「舒服」的感覺,而不是那種「馬西馬西」(má-se-má-se)的痛快。茶室帶給獨居的他一種慰藉,讓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存在感,而不是麻痺和逃避。在我們的社會中,這樣的人大有人在,或許就在你我居住的社區裡,他們需要的正是被關懷。

金門王於夜梅花茶室前留影

茶室vs.宣教中心

再回頭過來想,上帝讓教會有機會買下夜梅花茶室,終結了馬偕街的茶室文化。若馬偕街和今日中山傳統市場那邊的茶室繼續保留至今,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,實在很難想像。

萬華的茶室使我們看到,社區的問題也會成為社會的問題。可是,對照夜梅花茶室被淡水教會買下來,轉型成為宣教中心,現在看起來真的都是上帝的作為。換句話說,教會讓社區問題成為社區的祝福,使令社區失望的事成為社區的盼望。

誠如李炳宏長老五月初來淡水教會講道中所言:「如果我們能跟隨上帝旨意的帶領,我們不但能看見古蹟,更能看見神蹟。」身為外人的我站在馬偕街口,實在看見了「古蹟」也看見了「神蹟」。而我知道,這一切都是上帝的作為,祂的愛與恩典始終沒有離開這裡。

在防疫生活中,我從教會歷史得到一種小確幸,馬偕街的茶室在上帝的大能與作為之下,已經不見也不必再見。我想,這不單是教會紀事,更是地方傳奇。簡單來說,從1872年馬偕牧師登陸淡水至今,上帝對台灣的愛實在是永不止息啊!

【幸福練習】

願上帝打開你心靈的眼睛,在這鬱悶的疫情中看見恩典與盼望。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線上捐款支持耕心文字事工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