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記得的名字

當復活的耶穌第一次向瑪利亞顯現時,對她說:「瑪利亞!」

0
54

2025年7月6日第1505期【躁動青春遇見神
〈本週焦點〉面對脆弱,與神同行
〈信心加油站〉這裡有人會等我
〈幸福光點〉被記得的名字

◎蘇丹(台南市)

小時候學寫自己的姓氏時,媽媽教我一個有趣的方法:先畫一條魚,再畫一棵植物,最後加上兩株小草。這就是「蘇」字的組成。魚的形狀很容易理解,而右邊的「禾」代表稻穗成熟時向下低垂,象徵著謙遜的態度。媽媽還說,我們姓「蘇」,這個字裡有魚、有稻穗、有菜,最重要的是,還有「耶穌」的「穌」──這提醒我們,上帝供應我們每天所需的飲食,而這個姓氏,也承載著我們家好幾代的信仰。

從小到大,無論遇到開心的事,或者面對困難的挑戰,禱告一直是我們家生活的一部分。遇到麻煩時,我們會一起禱告;考試前,我也會默默在心裡向耶穌求助。這大概算是「臨時抱耶穌腳」吧!久而久之,禱告成了一種習慣、一種依靠,也是每天不可或缺的日常。

我的名字很簡單,姓「蘇」,名「丹」,總共二十四劃,但這個簡單的組合卻帶來不少有趣的經歷。小時候同學們常常把我的名字叫錯,不是「蘇呆」,就是「蘇皮」、「蘇珊」,甚至「蘇丹紅」。一開始我會覺得無奈,但後來學會用幽默的方式回應,久而久之,不再因為被叫錯名字而煩惱,反而覺得這是一種特別的經驗。

在教會裡,我的名字卻成了一種特別的存在。阿姨、姊姊和老師們會親切地叫我「阿丹」、「漂亮丹」、「寶貝丹」,這些溫暖的稱呼讓我覺得,原來名字不只是文字的組合,而是承載著情感與愛的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我的名字不再只是身分的標誌,而是一種被珍惜、被祝福的象徵。

有一次,我在網路上查找關於「蘇丹」的資料,才發現「蘇丹」這個國家位於非洲東北部,靠近紅海和撒哈拉沙漠,國名來自阿拉伯語「Bilād as-Sūdān」,意思是「黑人的土地」。我還看到,這個國家的孩子們經常生活在戰亂與飢餓之中,這讓我感到震驚。

當我想到自己的名字竟與這個地方相連時,心裡突然湧現出一種責任感──我開始提醒自己,要為那些生活困苦的孩子們禱告,願他們能夠得到幫助與溫飽。

在聖經中,耶穌經常直接稱呼人的名字,這讓我深深感受到,祂對每個人都有特別的關愛。例如在約翰福音20章16節中,當復活的耶穌第一次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,對她說:「馬利亞!」馬利亞立刻認出祂,驚喜地回應:「拉比!(老師)」這不只是普通的呼喚,而是一種帶著情感的關懷與愛。

又如在路加福音19章5節,耶穌經過耶利哥時,看見躲在樹上的稅吏撒該,對他說:「撒該!快下來!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。」這句話不只是邀請,更是一種接納——即使撒該在當時社會中不受歡迎,耶穌仍記得他的名字,並願意與他分享食物與時間。這些故事讓我相信,耶穌不只記得馬利亞與撒該的名字,也記得我的名字,也記得每一個人的名字。這不只是識別,而是一種深刻的愛與關懷。

有時候我會想,如果有一天,我的名字能像經文裡的人一樣,被耶穌親自呼喚,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?但其實我已經確信,無論在哪裡,耶穌都認識我,記得我的名字,也知道我的內心。這份愛讓我充滿感恩,也讓我願意去關心更多需要被記得、被愛的人。
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。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