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6日第1505期【躁動青春遇見神】
〈本週焦點〉面對脆弱,與神同行
〈信心加油站〉這裡有人會等我
〈幸福光點〉被記得的名字
◎麥健朗(輔大宗教學系大二)
我的成長故事談不上順利,也稱不上痛苦。小時候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,那時就讀一間傳統學校,每天高密度的學習要求,讓我感到非常吃力。爸媽經常為了我的教育方式爭執不休,家中時常充滿嘈雜與緊張,沒有安寧之日。但這些都只能算是我人生漫長征途裡,一個小小開端。
跌入幽谷:從創傷到精神崩潰
後來在家人的安排下,我到外國就學,迎來人生中最大的低潮期。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多年,回想起來依然記憶猶新。由於種族和體形弱小的緣故,我常被同學視為異類,遭到排擠與霸凌。
更痛苦的是,那時我寄住在親戚家裡,她的態度非常不友善,甚至可以說是惡劣,經常對我言語暴力、情緒勒索。從那時候開始,我便經常出現焦慮與抑鬱的情緒,甚至曾一度嘗試自殺,幸而在生死邊緣被人拉了一把。僥倖保住性命之後,我進入一所高中就讀。
然而,這些情緒困擾並未結束,反而一路纏著我,直到進入職場後徹底爆發。那時我不僅狀況加劇,還完全喪失動力,整日躲在家中,不願與任何人社交、溝通或接觸,甚至出現強迫思考與行為。最嚴重時,我還有被迫害妄想的症狀,總覺得有人要謀害我、置我於死地。我不敢隨意外出,即使不得不出門,也會在背包裡放一把武器,以防在街上遭人襲擊。
那段時間我對自己的前景極度悲觀,認為自己有病,沒辦法找到理想工作,更別說組織家庭。我對未來完全失去信心,感覺沒有人能真正明白我的難處。
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,我鼓起勇氣去看精神科。醫生診斷我患有焦慮症與強迫症,需依靠藥物治療。起初我非常抗拒服藥,不願接受自己是個「精神病人」,也擔心藥物副作用。初期療效並不明顯,讓我極為沮喪。
在醫生的建議與家人的鼓勵下,我開始發展自己的興趣,最初是嘗試參與義工活動。我記得那時連打電話開口都緊張到手抖,內心充滿抗拒,但還是抱著「試試看」的心情強迫自己踏出第一步。那時內心十分矛盾,一方面排斥、另一方面又要逼自己改變。我知道倘若什麼都不做,只會繼續沉淪下去。
我慢慢鼓起勇氣,一步一步參與各種活動,由淺入深,也逐漸從中找回自我價值、信心與認同感。這期間,我也努力學習有關精神疾病的知識,對自己的狀況有更深的理解。於是一點一滴地,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;每次成功的服務經驗,都肯定了我的能力。我也學會接納疾病的存在,並且與它共存共生。
之後,我報名由澳門社工局資助、浸信會舉辦的朋輩支援工作員課程。課程結束之後,我正式加入機構,開啟助人服務的生涯。也是在這段時間,我接觸到基督的信仰。
拾起信心:在信仰中重塑自我
我認識到神愛每一個人,祂不因我們的特質或差異而有分別。神就是愛的本身,祂願意以基督道成肉身、釘死十架、流血洗罪的方式救贖我們。
神的愛不需要我們用任何的功勞或方式去換取,只要相信就足夠了。這份無私而偉大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我,更堅定了我想繼續走助人道路的心。
服務五年後,在陪伴有需要者的過程中,我常常聽到他們提出關於人生意義與終極關懷的問題,這讓我深受啟發,也日漸萌生想要繼續升學的念頭。最終我選擇報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,也順利錄取;隨後就來到台灣讀書,如今也穩定地參與教會。
最後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:「前面是絕路,希望在轉角。」當你在人生感到徬徨、困惑、無助的時候,請學習接納自己的軟弱,體諒自己的無力。我知道這不容易,但值得一試。
有時旁人說的「加油」、「努力」雖出於好意,卻往往讓人壓力倍增。我們不需要被硬塞正能量。若你身邊有與我經歷相似的親友,其實多陪伴、多傾聽,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