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4期──為愛走過一山又一山

看著台灣群山靜靜佇立,正如上帝僕人當時用雙腳踏遍無人知曉的山徑與海岸,默默行出愛的腳蹤……

0
150
文◎江淑文(台北市) 照片◎胡家人提供

二○一九年聖誕節前夕,胡文池牧師的故事繪本終於出版,我把這本書當作是送給自己和大小讀者的歲末禮物!

在編寫這本書將近兩年的過程中,我從與胡牧師家人的接觸中,從他們這些兒孫輩對父母、祖父母的回憶中,我彷彿跟著胡牧師一家走過一山又一山,一步一步踏入原鄉,見證胡牧師把上帝的愛與福音帶給布農族人的美好腳蹤。

跋山涉水為傳福音

胡文池牧師一九一○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於現今的新北市新莊區,初中時就讀淡江中學,後來進入台北神學校(現在的台灣神學院)就讀,預備當牧師。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,他與葉寶玉女士結婚,育有二男六女。

胡文池牧師原本在台中大甲牧會,生活過得平靜安穩,然而就在一九四七那年夏天,來自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孫雅各牧師(Dr. James Dickson)有次問他說:「你願不願意到台灣東部,向布農族人傳講福音?」胡文池牧師在家人的支持下,接受了徵召,從此開始邁開為布農族人服事的生涯。

他們全家(那時第六個孩子還在葉寶玉腹中)離開台中大甲,前往當時人眼中偏遠又遙不可知的台東關山,要把福音帶給布農族人。這趟旅程非常遙遠,他們幾乎繞過三分之二個台灣,中間還遭逢兩次路斷,全家人靠著火車、漁船,最後步行了三天,才抵達關山。回顧昔日信仰前輩為了把福音帶給原住民族而辛苦奔波,那種艱苦是今日交通發達的我們難以想像的。

到了關山之後,胡文池牧師努力學習布農族語,終於發展出布農族語字典、翻譯了布農族語的聖經和詩歌,並全力培育布農族的人才、宣揚福音,也鼓勵布農族人開拓自己的教會。

後來,胡文池牧師與當時芥菜種會的宣教師孫理蓮一起合作,和擔任助產士的牧師娘葉寶玉一起投入並關心「瑪利亞山地產院」和「山胞肺病療養院」的事工。為人謙卑柔和的胡文池牧師,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,都當做是上帝賜給他的恩典,並將自己視為上帝所使用的器皿,他活到一○一歲,一生盡心盡力傳福音,直到人生的盡頭。

從開始啟動胡文池牧師的繪本到完成出書,前後歷時一年半。之所以用這麼多時間,是因為我們需要有充分的時間,邀請胡文池牧師的家人一起討論。因為被稱為布農族之父的胡文池牧師,一生的服事都有家人──牧師娘葉寶玉及八個兒女──的支持與陪伴,因此在規劃之初,我們就希望胡牧師的家人參與,一起把他們全家人的生命故事融入繪本中。感謝上帝,透過盧俊義牧師的協助,讓我們與胡牧師的兒女、孫輩先在email群組中建立共識,後來也推出家族代表與我和編輯群們討論內容細節。

思念故人佳美腳蹤

在與胡家人討論故事情節時,他們好懷念胡牧師翻譯聖經時用的那張大桌子,那是特別訂做的。當大部分的兒女國小畢業時,胡牧師會帶他們去買手錶的美好回憶,都在討論中一一湧現。而初到關山時,對胡牧師的事工幫助很大、對他們一家人照顧有加的黃應添醫師,也不時出現在他們的討論中。

繪者林怡湘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繪圖。她看過文本,了解胡牧師全家搬遷到台東關山的過程後,腦海開始浮現胡家大小跋山涉水的畫面。她也親自與創作團隊到台東關山鎮搜集創作素材與資料,看著連綿群山聳立,遙想胡文池牧師當年的腳蹤。她重新反覆閱讀我寫的故事文本,揣摩胡牧師眾子女的口吻與表情,試著用子女的視角切入,營造孩子對父親宣教工作的想像與真實場景互置穿梭的畫面。

林怡湘說她在繪圖時,常常一邊聽著布農音樂,重新讓自己的思緒回到那山、山稜線上的藍天白雲和關山鎮上的空氣、顏色。整本書最後的定調是以布農族的服飾和山的顏色為主軸。看著她畫出來的台灣群山靜靜佇立,正如上帝僕人當時用雙腳踏遍無人知曉的山徑與海岸,默默行出愛的腳蹤,而牧師娘和子女的愛也在背後默默地支持守護!

跟著胡文池牧師的足跡前行,讓我更深體會到這位「布農族之父」對原民付出的愛與奉獻,我自己也受到了激勵。盼望這本書的出現,能幫助更多人認識這位一百多年前為台灣原民族群投注一生的勇士,激勵更多人傳福音。

我有話要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