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蔡明潔(新北市)
二○一九年暑假,我隨著大學生的團契到原住民部落舉辦為期一週的兒童營,這是我第三次參加。雖然已經畢業十多年,但我仍很享受與這群年輕人一起上山服事,而且這次我還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同行。
想念部落的孩子
我的任務是接送這些孩子往返部落之間。雖然我們與這些原住民孩子一年才相處這麼一週,卻感覺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,每年總是期待回來見他們,看看他們是否又長大了。
有幾個特別調皮的男孩和我們也特別熟悉,他們老愛在課堂中跟大哥哥大姊姊唱反調,或帶頭往教室外跑,或是坐在教室角落、一臉質疑的樣子。有時,當一群部落小男生打起架來,就會有人哭著來告狀,調皮的他們總是需要我們多花點心思陪伴,相對於上課,他們更喜歡和大哥哥大姊姊們聊天。
孩子們總是滔滔不絕和我們分享部落的事,動物的出沒、神祕的步道、學校的老師……等等。這些孩子都有顆單純善良的心,對山下的事物也充滿好奇。認識越久對每個孩子的個性就越了解,尤其是那些特別調皮的男孩,背後都有令人辛酸的故事。
瓦歷斯和以庫的故事
瓦歷斯(化名)的媽媽是新移民,和爸爸離婚後就離開部落搬到城市工作。瓦歷斯平常和愛喝酒的爸爸一起生活在部落,前陣子爸爸身體不適住院,就暫且由對面的叔叔嬸嬸照顧他,爸爸出院回家後,他也要幫忙照顧爸爸的起居。
以庫(化名)八個月大時,親生父親過世,媽媽在她五歲時又嫁給同部落裡的人,如今,以庫已有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和妹妹,媽媽、弟弟妹妹和繼父住在一條街外,他則和阿婆、阿姨住在街的另一邊。弟弟超級喜歡來找以庫玩,他晚上會幫忙把弟弟送回家,自己再回阿婆的家。
每次聽這些孩子分享家裡的狀況,雖然他們都表現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,但是看在眼裡,其實好為他們感到心疼。年紀還這麼小,挫折時仍需要向父母撒撒嬌、討安慰,卻得提早長大,面對生活中的現實。他們難過時,是否有人可以傾聽呢?
憶起當年的自己
車子在山嵐間穿梭,我憶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踏入教會的情景……
當年血氣方剛的我們正值青春,有次受邀參加聖誕節晚會,從此被教會團契溫馨活潑的氣氛吸引,星期六晚上總會出現在教會中。
那時還不認識上帝的我們,初次聽到聖經故事,總不時挑戰輔導:「如果上帝創造世界,那演化論該如何解釋?」「約拿怎麼可能在魚的肚子裡活過三天?」「耶穌怎麼可能在海面上行走?」「為什麼我都聽不見上帝的聲音?」輔導們總是耐心地解釋,包容我們不成熟的態度。
高中畢業後,我們各奔東西。我彷彿可以體會到輔導們當年的心情:這群單純的孩子離開這裡後,好不容易埋在他們心裡的信心幼苗是否會就此斷根呢?十年後,我信主受洗了,如果他們知道昔日所陪伴的魯莽孩子,終於親嚐主恩,生命得到改變,不知有多欣慰。
我要感謝這些人的付出,在我還未認識上帝之時,就用行動和愛包容我們,把福音的種子撒在我的心田。聖經裡說:「我栽種了,亞波羅澆灌了,惟有上帝叫他生長。」(哥林多前書3章6節)我想,這就是他們當年陪伴我們時的最佳心情寫照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