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條又新又活的路

知道上帝跟經歷上帝是不一樣的,信主後的我就像開著車往前行,卻總是常常看著後照鏡,這讓我陷在「追討三四代」的咒詛中……

0
185
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.

◎晉心(南投市)

上帝在出埃及記20章5~6節說:「恨我的,我必追討他的罪,自父及子,直到三四代;愛我、守我誡命的,我必向他們發慈愛,直到千代。」過去我沒有認真思想為什麼追討罪是「三四代」,發慈愛卻「直到千代」,便直白解讀為上帝是良善、寬容、憐憫人的,所以這是對照組吧?

從咒詛到祝福

我的父親因為患有躁鬱症,跟伯父、叔叔們交惡。很奇妙地,父親晚年時,因著閱讀福音刊物,竟哭著說他是罪人,主動表明要信耶穌,而且受洗了。最後,他是在睡夢中沒有病痛地歸回天家。我的母親因為沉迷大家樂,跟母系親屬及地下錢莊借了很多錢。後來她雖然也受洗了,但仍賭性堅強,導致負債如無底深淵,最後自殺。因為父母與親族關係不好,身為兒女的我心中充滿羞恥感,總是刻意避開兩邊的親戚。

原生家庭對我的生命有很大的影響,幸而我在三十六歲受洗後,終於知道有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可以走!然而,知道上帝跟經歷上帝是不一樣的,信主後的我就像開著車往前行,卻總是常常看著後照鏡,這讓我陷在「追討三四代」的咒詛中。

為什麼是我?如果信耶穌這麼好,母親受洗後為什麼生命沒有改變?家族是怎麼看我們的?我如何去對親戚們傳福音?諸如此類的疑問在我腦海中盤旋不去。

但是,一次上神學院課程時,老師講解十誡(原文意思是「天父的十句話」),當聽到她說:「活著的人會影響他的三四代。一個罪人會讓自己的親人受害最甚,其次是旁人,不管是否住在一起。」我突然開竅了!突然轉念一想:我應該往前看啊!「愛我、守我誡命的,我必向他們發慈愛,直到千代。」上帝的祝福將從我開始,直到千代啊!

原生家庭的種種,不是我能選擇,也不是我的錯,而且前方的道路有上帝與我同行,我還懼怕誰呢?上帝在時間、空間尚未被創造之前就已經存在,祂既然可以帶領以色列人不費一兵一卒走出埃及,必定也會帶領我走出生命的埃及!

從孤兒到兒子

使徒保羅說:「你們所受的,不是奴僕的心,仍舊害怕;所受的,乃是兒子的心,因此我們呼叫:『阿爸!父!』」(羅馬書8章15節)坦白說,要稱呼上帝為「天父」、「阿爸父」,對初信的我來說非常困難。因為我的童年充滿被父親家暴的陰影,對我來說,「父親」等於是恐懼跟傷害的同義詞。我知道上帝很厲害,但我很難相信上帝會愛我。特別是每次聽見有人說「上帝像父親」的時候,我就會打從心裡顫抖,這真是太恐怖了!

所以,我對上帝其實很有距離感,雖然受洗了,但心裡仍像個孤兒一樣,信仰對我如同宗教。我就像老師上課時提到的希臘人,用哲學思考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對於教會幾個世紀以來爭論的許多問題,譬如上帝存在的論證、神性的本質、自由意志和預定、來生……,我充滿興趣,嘗試用理性邏輯推論上帝是純粹的存在或靜態的意義,藉此得出「上帝就是愛」,但聖經作者並非此種邏輯。

直到二○二○年,我參加「天父的愛」特會,過程中我真實經歷了天父的愛。我看見象徵我童年的全黑畫面,而畫面如鱗片一片一片掉落,空缺的位置發出光來。過往一幅幅情景如電影般播放,我看見父親原來也有愛我的時候……。童年的痛苦讓我選擇了封閉記憶,但聖靈溫柔地引導我,陪伴我打開那些封存的記憶盒子,讓我看見父親的愛。我曾經否認我需要父愛,認為當孤兒比較不會有傷害,但那一刻我終於承認,我是多麼需要父親的愛。

認識天父慈愛

那之後,我的心結似乎解開了!無論讀聖經或看人事物,我的眼光都開始變得不一樣。這種感覺就像希伯來文的「認識」,意思是知識與經驗到的感受。人若認識上帝,就能體會到何謂父與子的關係。愛是上帝的屬性,希伯來人對上帝的理解就是「慈愛的上帝」。聖經作者從不爭論上帝的存在,因為他們不是從哲學理解上帝,而是從祂的位格、言說和行動來認識。信仰就是一條認識上帝、與上帝同行的道路,知識只是一部分,知識與經驗皆不可或缺。

是的,真正的兒子不需要用哲學思想來確認父親的身分、個性、性情,因為真兒子經歷過父親的愛。

人生就是一場出埃及之旅,我要揚聲吟唱海之歌,直到耶穌再來!

幸福練習

父母子女、夫妻、朋友……世上的各種關係,都在反映我們與上帝之間關係的某個面向。祂是我們慈愛的父,也是忠心的朋友,人與人的關係充滿傷害與猜忌,祂卻以不變的愛來愛我們,與我們建立永恆的關係。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