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第三文化小孩

因著父母是宣教師,我很小就離開韓國,來到台灣……。

0
35

2025年4月6日第1492期【在此世的異鄉人
〈本週焦點〉我是第三文化小孩
〈信心加油站〉從抗拒到順服的宣教之路
〈幸福光點〉劫後餘生

◎池聖召(第三文化成長的大人)

我是一位長期居住於台灣的韓國人,也稱為第三文化小孩(Third Culture Kids,簡稱TCK)。因為父母是宣教師,我很小就離開韓國,來到台灣,從此展開「台灣異鄉人」的人生。可能有些人認為,從小在台灣長大,就不會有什麼問題;然而在過程中,我卻飽受文化衝突與學習語言的困難。這場旅程的最高峰,就在於「身分認同的混亂」。

走到哪裡,都是局外人

我身分認同的建構旅程,可以分為五個階段。在小學階段,主要是來自家庭。當時父母以韓國文化與語言經營家庭,因此我很自然地將自己定義為「外國人」,我認為自己就是「居住於台灣的韓國人」。

進入青春期的國中階段,我開始重視同儕甚於家人,因此非常渴望融入台灣,甚至嘗試成為真正的台灣人,此階段的身分認同是「想成為台灣人」。但我發現不管怎麼努力,跟台灣人還是存在文化上的差異,例如飲食習慣、國際運動賽事、節期慶祝、政治議題、大眾媒體喜好,以及人與人的相處模式等。因此在國中畢業時,我決定回韓國讀高中,希望找回韓國人的身分認同。

就這樣我到韓國讀高中,國中時期遇到的文化衝突確實多半獲得改善,在韓國也過得挺開心。可是,慢慢又碰到之前沒遇過的文化衝擊,這現象也被稱為「反文化衝擊」。

我發現很難適應韓國過於強調群體的生活,且步調太快、競爭過於激烈、長輩制度與禮儀要求過高等文化。在韓國的三年期間,我陷入「身分認同的混亂」,開始不確定怎麼定義自己是哪一國人,也不確定應該歸屬於哪個文化系統。我覺得自己是卡在中間的人,到哪裡都像局外人。

我大概是從15歲左右開始煩惱身分認同的問題,直到28歲才逐漸平息。我的解決之道有兩個,一是認識第三文化小孩,以更新對身分認同的認知;另外,就是從基督信仰中,找到新的回應方式。

破除迷思,重獲新身分

在大學時期,我一直處在身分認同混亂的狀況下生活,直到某次在一個活動中,聽到「第三文化小孩」一詞,才開始認真收集相關資料。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經歷的一切,完全不是個人問題,而有一大群人同樣在面對一樣的課題。甚至這樣的現象對第三文化小孩而言,是極為正常的。

從第三文化小孩的資料中,我解開過去一些錯誤的理解或迷思。過去,我認為身分認同必定得建立在單一國家與文化,但原來對第三文化小孩來說,從小經歷到的卻是兩個以上的文化,而這些都會內化成個人的一部分。因此我們的文化認同感,不用執著於單一文化。當然國家也是如此,我不一定要成為韓國人或台灣人,反而我就是一個介於韓國與台灣中間、第三文化的人。

我另一個解決身分認同的關鍵,是基督信仰。在基督信仰裡,我知道自己是上帝創造的,有上帝的形像
,並且是因為上帝允許,才讓我成為在台灣的異鄉人。我的經歷在與神的關係中,甚至能轉化為榮耀祂的養分與力量。最重要的是,我在基督信仰中找到新的身分認同,也就是基督徒──就是成為上帝國度的百姓與兒女。對我而言,這樣的身分認同超越國家、文化與語言。

若你也正在經歷文化衝擊或身分認同的混亂,我非常鼓勵你在基督信仰中尋求答案。我相信上帝對每個人都有祂獨一無二的計畫與帶領,並且祂給予我們的身分認同,絕對帶有可以超越這些混亂的力量。
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。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