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&相片提供◎方嵐亭(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)
除了《耕心》週刊,台灣教會公報社在北中南設立的福音書房,同樣肩負著文字傳道、傳揚福音的使命。二○一六年,於台南總社的書房開始改建,我們滿心期待打造更友善讀者的閱讀空間,營造具信仰生活氛圍的展場,以突破現今文字逐漸式微的僵局,然而傳統書店、出版業急遽萎縮,就連近年來文字事工奉獻收入也明顯下滑,面對大環境的變遷,我們不免感到憂心。經過同仁的迫切祈禱、多次會議討論後,我們從政府南向政策、過去和香港出版社長期合作的經驗找到靈感,決定南進新加坡,找尋更多、更穩定的機會。
向教會友人募集旅費後,這一年的夏天,我和公報社兩位主管選定新加坡舉辦國際書展的日子出發,按計畫參觀書展、拜訪書房與教會。在當地經營錫安福音書房的陳牧師熱情陪同、招待我們,更不吝分享如何在困境中獲利以支持文字事工,但天氣燠熱、感受不到市場前瞻性,我的頭、頸持續緊繃抽痛,行程的最後一天,我甚至想偷懶待在旅館裡吹冷氣,等候班機飛回家。
然而,就在旅程即將結束時,陳牧師仍不厭其煩帶我們去拜訪他的合作夥伴,一個新契機由此而生。那是一間位在購物廣場的不起眼小店,在以基督教飾品為主的商品中,特別吸引我的是實木掛飾。當陳牧師向老闆介紹我們是從台灣來的基督教文字中心代表,想找尋合作夥伴與商品來源時,老闆二話不說,大方介紹他在印尼的供應商Gidden先生:「他是住在雅加達的基督徒,你可以找他。」上帝啊!這是你要幫我們在曠野開道路嗎?
從新加坡回來後,我請英文極佳又富國貿實務經驗的銘恩兄積極聯絡Gidden,內心反覆激盪著:「那物美價廉、充滿質感的產品,若配合文字成了文創品,實是台灣基督徒與公報社的祝福!」
當一切的文書往來準備充足後,免不了要去一趟令我害怕的國度。想到印尼當地對華人、基督教的不友善,今年二月入關時,我的上衣口袋放了張淺紅色、面額十萬元的印尼盾鈔票以備不時之需,也請同行的銘恩兄跟著我這樣做,以防萬一。不過,我的掛慮是多餘的。
從雅加達搭了五個小時的車,我們來到目的地井里汶。Gidden的華文名字為吳耀義,出身當地長老教會牧者家庭,本身也在教會擔任長老。令人感動的是,他以自己經營的木雕工廠SHALOM的收入支持宣教事工,創辦基督教學校、提供當地原住民聖經、創設基督教廣播電台、給予弱小或被迫害的教會不遺餘力的協助。約百人的工廠宛如宣教禾場,不僅員工認真積極、收入穩定,也因他行公義與好憐憫,員工不論信仰伊斯蘭教或基督教都能和平相處,且時有人歸信基督。
吳耀義原本經營傢俱工廠,但是,一九九五年一場大火燒毀所有機器設備!就在人生最黯淡失志時,聖經以賽亞書54章1節激勵了他,使他從灰心喪志的生命低谷中重新站起來,更創造出以「上帝的話語」為職志的福音木雕事業,開闢出一條結合福音事工(榮神)與經濟產業(益人)的服事路徑。
「你這不懷孕、不生養的要歌唱;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,揚聲歡呼……」吳耀義解釋其經文意義是用來呼召及鼓舞屬神的百姓,即便在不見亮光的漆黑長夜,也要揚聲歡呼。他常引用這段經文,說明他人生與事業的起落與轉折,並見證上帝的應許不離不棄的奇妙。
二○一七年年初,他在一間教會講道後,一位瑞士籍外商湯瑪士說要將自己經營多年的木材工廠奉獻給教會,並委請吳耀義經營管理,原因不僅在於湯瑪士在印尼經營的工廠受限當地政府法令,窒礙難行,更重要的是他被吳耀義宣揚基督信仰的熱情所啟發。
經過幾個月的禱告與準備,湯瑪士的工廠宛如枯木逢春,見證上帝的奇妙作為與復活大能。這家重新開張的工廠不僅雇用當地員工、照顧社區的經濟需要,更成為吳耀義進行原住民達雅族宣教事工的重要幫手。
在吳耀義身上,結合事業經營與宣教精神的故事不斷發生。由於相同的信仰與理念,如今公報社和吳耀義也成了宣教夥伴,台灣的弟兄姊妹更可在公報社各地書房選購具宣教精神的木雕產品。
算一算前往印尼的旅費,再加上之前到新加坡的費用,先前募集的旅費是夠支付的,實在感謝上帝幫助我們找到新機會,又沒有造成向來捉襟見肘的公報社額外的負擔。我真的看到上帝在曠野開道路,正如廿二年來,《耕心》以「免費贈閱.自由奉獻」的方式發行,上帝透過文字福音事工不斷地彰顯祂自己,也使眾人同受恩典。期待不同形式的文字福音事工,使更多人經驗上帝的奇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