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婆的粽子,傳承的滋味

我從未吃過外婆煮的飯,對她也沒什麼印象,卻因為包粽子這件事,與她產生一種奇妙的連結……

0
462
Photo by Freepik.

◎eeyore(台北市)

小時候看媽媽包粽子,總覺得天經地義,從沒挑起我想學的念頭。在那個年代,每到端午,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,街頭巷尾到處瀰漫粽葉的香味。我是越區就讀小學,平常走路回家總要耗一個小時,因為沿路我會玩玩路邊小狗、摸摸牆角小貓,在香噴噴的麵包店前流連忘返,或直奔街道轉角的柑仔店看看有什麼新款彈珠。但知道媽媽要包粽子那天,我一定從學校直接快跑回家。

記憶的牽引

粽子的香味牽引著我整個人的感官與味覺,因為一年只能吃一次。但有個外省籍的小學同學,嘗過我家的鹼粽後,竟直說噁心,我生氣得一個禮拜不和她說話。長大後,有次一個住艋舺的同學來我們家,一口氣吃了五顆粽子,總算為我們家的粽子平冤,也息了我多年來的怒氣。

隨著經濟起飛,人民生活富足,曾幾何時,媽媽也不再包粽子了,即使再三拜託,也不願意。媽媽的個性固執,一旦決定就不容易改變。

獨門的配料

歲月催人老,時間會偷走記憶,但記憶總不經意地穿透時間,將散落一地珍珠般的過去重新串起。

聽媽媽說,外婆出生在清光緒年間的高雄岡山,後來隨家人北遷,在艋舺教會聚會。媽媽雖然是在北部出生,但嚴格說來,她包的粽子是屬於南部口味。

媽媽晚年時,聊天中常講起小時候的事。她說外婆包粽子時,總會在餡料中放一顆生的紅蔥頭,但她從未這樣做過。不知這是因為她懶得剝紅蔥頭那層薄膜,抑或是對外婆的一種叛逆?講著講著,媽媽思念起外婆,心裡似乎動了包粽子的念頭,無奈體力不若當年,只好作罷。

了解媽媽的心思後,我決定滿足她這個念想,雖然對我有點難度。我上網看了許多教學影片,選了一款,開始認真練習。一開始,我先每晚拿兩張紙做練習,揣摩如何包粽子。後來實際操作,結果每次成果都被家人笑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我終於交出不錯的成績。從此,包粽子包上癮!在每顆粽子裡,我會放一大塊滷三層肉、一朵香菇、一顆鹹蛋黃、加上花生若干,最重要的是要加上外婆的獨門祕方:一顆生紅蔥頭。

其實我是個不拘小節的人,但每年包粽子時我都會做筆記,可惜每年的筆記都會被搞丟。然而我心裡永遠記得:一斤糯米可做出八顆「標準型」的粽子。奇怪的是,每次做出來的數量都會超過。原本想做六十顆,就會變成八十顆;計畫做一百顆,就會變成一百三十顆。我開心地跟家人分享:「這是恩典,因為上帝的恩典總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。」

家傳的口味

我從未吃過外婆煮的飯,對她也沒什麼印象,卻因為包粽子這件事,與她產生一種奇妙的連結。如今女兒小螞蟻也承襲了這個包粽子的家傳祕方,但出生在富裕年代的她,又多加了一塊烏魚子。就這樣,一串粽子把外婆、媽媽、我和女兒緊密地連結了起來,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神聖感。

時間每分每秒在奔跑,不為誰的哀傷變緩,也不為誰的快樂加快,人生結局都是一樣。外婆不在了,但她好像也留下了一些什麼。

「雖然憂傷,毋拘不時歡喜;雖然散赤,毋拘互真多人好額;親像無半項,毋拘逐項攏有。」(哥林多後書6章10節,《聖經現代台語譯本》)媽媽說這是外婆最喜歡的一段經文,她也要將這段經文傳給我們。

外婆的粽子、外婆的經文,除了讓我們後輩嘗到家傳的美味,也讓我們明白,主的恩典夠用,在祂裡面我們樣樣不缺。吃著女兒包的粽子,綿密米飯入口,旋即化為深深感動:這一串粽子,這個瞬間,將四代親情緊緊連結在一起,並要傳承到永遠。

【幸福練習】
你吃的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?試著跟身旁的朋友分享你們的家傳味道,緬懷並感謝前人留下的智慧。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

【耕心LINE官方】←最新消息 

【耕心LINE社群】←彼此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