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3期【邊界的異鄉人】〈祈禱之時〉
◎一粒沙(台北市)
去年世足賽打得火熱,不禁讓筆者想起數年前,我在地球的另一端:南非,與來自世界各地十幾個國家的人,一起觀看當時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的回憶。對於從未有機會踢進世足賽的台灣人來說,有機會跟德國人、法國人,甚至是瑞士人一起看足球,為他們的國家加油,是件非常新鮮的事。不過,我並不是為了看足球而去南非,而是為了參加「跨文化門徒訓練」。
跨過藩籬的各種經歷
「跨文化門徒訓練」是世界福音動員會(OM)為了培養更多有使命投入宣教的信徒,而設立的密集訓練課程。透過聖經、跨文化、自我認識、佈道及生活等主題,幫助學員全方位預備自己,成為一個有行動力的門徒,甚至成為一個長期的宣教士。筆者於2016年開始萌生到海外宣教的念頭,2017年因緣際會得知此項訓練,2018年2月從台灣飛至南非,展開一段難忘的旅程。
還記得剛到南非時,只能使用很簡單的英文,像是「早安,您好」、「我肚子很餓」等詞彙跟別人溝通。當我坐在餐廳與人共餐聊天,常常有聽沒有懂。就算聽懂了,等我把想講的中文句子翻譯成英文時,人家也早已經在聊下個話題。大部分的時間,我都只能默默在旁邊聽人講話,也無法更深入認識別人。那段日子我感到十分挫折、沮喪,幸而靠著每天勤練習,以及許多人的鼓勵,我的英文聽力和對話都進步許多。大概過了三個月,就能順暢地跟大家溝通,也在離開當地之前,結交了許多好朋友。
在南非的訓練中,我最印象深刻的一週,是我們去了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市中心,跟當地教會配搭一個為期兩週的短宣。跟許多短宣活動不一樣的是,當地教會牧師安排的行程,不是舉辦營會或什麼特別活動,而是帶我們實地走訪城市的各個角落,像是大學、酒吧、職業橄欖球賽、紅燈區等,讓我們體驗城市的脈動,分享城市的福音需要。
記得有天晚上,我們分小組去到紅燈區,嘗試跟站在街頭的拉客小姐對話。有個拉客小姐跟我們說,她也是基督徒,但無法去教會,因為教會的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。我聽到她這樣說,心情十分複雜,一方面思考她為什麼必須在街頭賣身;另一方面,也對教會無法接受這樣的信徒感到難過。教會本應得著罪人,但現今的教會充斥中產階級,以至於其他階級的人去教會,竟會感到不自在。
另一天晚上,教會牧師請我們預備好睡袋,到教會旁邊的空地跟街友睡一晚。睡覺之前,我們帶著教會準備好的便當,跟他們一起吃飯,關心他們。那是我第一次跟街友對話,雖然一開始很緊張,但如果他們願意敞開心,聊天時其實會很有收穫。很多街友都是為了養家活口,從很遠的鄉下甚至鄰近的國家移居城市,因為沒有房子,只好過著流浪街頭的日子。那天晚上我睡得不是很好,除了氣溫太低之外,或許也因為他們的生命故事帶來的衝擊,以致我輾轉難眠。
欣賞自己與接納別人
除了上述經歷,跟隊友的朝夕相處也讓我獲益良多。門徒訓練的隊員來自亞洲、非洲、美洲和歐洲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文化,一起生活並不如想像容易,也不免產生衝突。就我的觀察,亞洲人有時太過謙虛與不敢表達,會讓其他人覺得我們沒有想法、沒有意見。另一方面,我也發現自己一開始過於欣賞別人的文化,覺得出國就是為了學習,因此不會刻意地顯露自己的強項。後來卻發現,應該要自豪於我們的亞洲文化、台灣文化,台灣人對於事情的判斷力、對美食的愛好、對人的親和力與包容度,都是值得驕傲的。學習欣賞自己、接納別人,是在跨文化環境中工作的必修學分。
感謝神帶我參加這個訓練,讓我得以成長、茁壯,也認識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主內肢體。四年之後,雖然我很少有機會再見到他們,但相信在永恆裡,我們將會再次相見,且一齊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,身穿白衣,手拿棕樹枝,大聲喊着說:「願救恩歸於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,也歸與羔羊!」(啟示錄7章9~10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