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相對論

引歌(台北市)

0
37

1月8日第801期

小女兒千千最近對我說,「班上有一位同學的零用錢很多!」我問有多少,千千說了個數字,這個數字對國中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多了些,還等不及我問會不會羨慕同學有這麼多零用錢,千千就說:「她好幸福喔!」

「為什麼有很多零用錢就叫做幸福?」我想知道千千心裡的看法。

「對啊!可以買很酷的手機,還有漂亮的原子筆,還可以買零食吃啊!有一次,她還請全班同學喝珍珠奶茶呢!」千千回答。

「她爸媽為什麼會給她那麼多錢?」我習慣以問句的對話和孩子交談,這樣也可以探索孩子心靈深處想什麼。

「怕她餓肚子,有錢就可以買東西吃啊!」千千提高尾音回答我,似乎表示這是理所當然。

「肚子餓,可以回家吃飯嗎?」

「聽說她爸媽常常加班,很晚回家。」

「晚上誰在家裡陪伴他們呢?」

「我知道她放學後和弟弟去安親班上課,在家裡都有幫傭陪伴順便煮飯給他們吃,直到她的爸媽回家之後,幫傭才離開……」千千聲音變得小聲,大概也知道她們姊弟家裡雖然有錢,卻不見得「幸福」!

當《窮得只剩下錢》這本書出版時,我和太太曾經跟千千討論過為什麼「有錢還會窮」;有錢只是幸福元素的其中之一,卻不能概括一切的幸福,這個道理千千明白。

我常有機會到學校進行「生命教育」的演講,經常放映身心障礙者勵志成長的影片和故事,也會舉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早期辦理文藝營活動,吸引了許多肢體障礙、視覺障礙和顏面傷殘的朋友報名參加。剛開始,這些朋友都很羞怯,也沒有活力,這也難怪,因為將近三十年前,身心障礙者少有機會出門,遑論參加活動。當活動到了第三天接近尾聲的分享時間,很多朋友都哭了,他們哭,是因為以前總覺得「自己最可憐,最不幸福」,現在發現自己雖然看不見,卻還可以走路不用坐輪椅。坐輪椅的朋友也哭了,他們說:「我還可以行動,雖然受限制,但我還可以看得見上帝創造世界的美麗……。」

他們之間比較的不是「缺少」,而是「擁有」;他們之間感受的是「原來我有」,也發現自己「並沒有不幸福」,所以,我對學生說「幸福是相對的」,講完這句話,我一定會再補充說,若是知足就會常樂,只要開始計較就會開始貧窮。通常我會請學生跟著重述一遍「計較是貧窮的開始」,好讓他們加深印象。

演講過程中,我也會以樂觀的腦性麻痺患者,就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黃美廉畫家為例子。我和黃美廉見過數次面,清楚她的障礙狀況,很多學生對黃美廉也熟悉,網路上傳頌她的故事相當多,所以舉她的例子就容易產生共鳴。

有一次,黃美廉受邀演講,說話有障礙的她常要有人代為表達,不然就由她用寫的來演講。有一次,一位學生問黃美廉,「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,請問妳怎麼看妳自己?妳沒有怨恨嗎?」這個問題真的問得很直接,讓在場人捏一把冷汗,深怕會刺傷她的心。只見黃美廉笑著看了看大家後,轉過身在黑板上寫著:

1.我好可愛!

2.我的腿很長,很美!

3.爸爸媽媽這麼愛我!

4.上帝這麼愛我!

5.我會畫畫!我會寫稿!

6.我有隻可愛的貓!

7.還有……

黃美廉「只看自己所有的,不看自己所沒有的」,讓很多人受到感動,流下眼淚。

不知足的人、會計較的人,通常是「只看見自己所沒有的,沒看見自己已經有的」,因此他們會抱怨、會計較、會難過得吃不下飯,他們深深覺得「自己真的很不幸福」,所以有句俗話說:「說自己不幸福的人,其實,那個人很幸福!」只是他自己不知道!

經過和千千對談,千千解答了她自己的問題,不用我說教。她明白晚上回到家有熱騰騰的麵,有香噴噴的飯,有好吃的菜,嗯!這是幸福的。回到家,有家人陪伴,有爸媽可以鬥嘴,家是溫暖的,Yes!這也是幸福。

幸福是相對的,能知足的人,會感恩,也就會有幸福感。

【幸福練習】幸福是看自己所有的,不看自己所沒有的。與好朋友相聚時,不妨來場「感恩分享會」,各自列出十項自己已經擁有的,然後說句「感恩啦!」激勵彼此常過著感謝、滿足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