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母親的想念

母親溫柔可敬的身影,至今仍常存在我們的心裡……

0
105
(相片提供/Pixabay)

第1418期【雲上的祝福】祈禱之時

〈本週焦點〉蒙上帝所愛的女兒
〈信心加油站〉對母親的想念
〈幸福光點〉時間,是最好的禮物

◎淑坤(高雄市)

母親離開我們已有21年之久,然而她生前美好的點點滴滴,在我心靈深處,永遠是那麼鮮明,宛如昨日般清晰。

為人簡樸,樂善好施

小時候,鄰里的人都稱呼母親為「十舍嫂」「先生娘」。她有個獨特的髮型,常常梳包頭,前額旁捲一個小圈圈,以髮夾固定。通常她會用手撫摸整理,頭髮就像剛吹整過一般,睡覺也不會走樣。她的衣著也出自個人的巧手和獨到眼光,即使是市場地攤買的廉價布料,也能縫製出高雅又有氣質的衣服。

平時母親總是把自己打理得很好,她雍容華貴的氣質讓人可以感受到她的聰慧與能幹。由於家庭經濟拮据,母親總是省吃儉用。她唯一購買的化妝品是「新竹香粉」和一支口紅,但她的口紅也用得很省,每次只在嘴唇點上兩點,再抿一抿,就算打點完畢。

除了操持家務,母親還會做女紅兼教授漢文以貼補家用。閒暇之餘,常看到母親幫忙親朋好友,我也常從長輩們的口中聽到,他們對母親的肯定與讚美。母親非常刻苦耐勞、省吃儉用。我常常看到母親早上只喝半碗白粥,再配一根青蔥沾一沾醬油。然而晚起床的父親,母親卻為他沖泡一杯加了雞蛋的牛奶。當時父親身體病弱,家族長輩總是說,要不是母親照顧得宜,父親的病只怕很難好起來。

母親克勤克儉,卻又樂善好施。我讀小學時,偶有原住民婦人不定時下山來乞食,母親會為她們斟滿一碗開水,讓她們喝足後,再盛滿一碗白飯帶走。母親跟我說,原住民是被漢人趕上山的,她們的生活很辛苦。記得大姊的同學失親孤苦,但在人生的最後,仍然掛記母親對她的關懷;我的同學則是在婚姻觸礁的沉浮之中,常常來找母親傾吐,宛如他的人生導師。

母親八十歲那年,她在廚房煮食,我問母親:「您煮了六十年的飯,不會覺得累嗎?」母親回答說:「我現在還能煮,都很感謝。看到你們吃得那麼高興,我就很高興。」這讓我想起,之前有位鄰居來跟母親抱怨,說她到現在都還得煮飯,操煩家務,每次看到媳婦吃得眉開眼笑就很生氣。母親就勸慰她:「能煮飯給子孫吃,是一種福份。」

燃燒自己,惠及他人

母親是個非常體恤人的長輩,家裡六個姪子,從小全都受到母親的照顧。母親也體貼兩位嫁到外縣市的女兒,吩咐她們不需趕在大年初二回娘家,因此大年初三就成為我們家的團圓日。每年除了除夕,大年初三就是母親大顯身手,席開兩桌半的日子。直至今日、每年的大年初三,我們全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。而這一天,也成為我們全家人在橄欖墓園,為母親做追思禮拜的日子。

其實我們原本是傳統信仰的家庭,以前父母親總會帶著我去道德院當義工,幫香客信眾解籤詩。長大後,因著哥哥改信基督教的影響,我們也去教會做禮拜。母親在過世前兩年,有次跟我提及,她的身體就像一顆未爆彈,不知什麼時候會發生狀況。那時母親就把握機會,到教會教授白話字,參與教會的服事;但她心中多少都有牽掛,因此不願受洗。直到後來中風住院,才主動跟大哥提起。

母親很體恤子女,常說子女們都很辛苦,因此平常有病痛也放在心裡。有幾次我下班回家,看不到母親,正覺得奇怪,晚餐時母親就打電話回來說,自己在某間醫院掛急診;又有一次,母親白天去市場買菜,剛蹲下來就倒地不起,但她生怕我們擔心,也沒告訴我們,而是鄰居太太偷偷告訴我們的。

母親年輕時曾經想過,在原有的中醫基礎上繼續鑽研深造,但沒有獲得父親的首肯。母親的一生完全無私無悔地奉獻給家庭,就像一根蠟燭燃燒自己,照亮整個家。她所留下的無形資產、精神典範,深深地影響著我們。如今我們全家人有著深厚篤實情感的凝聚力,就是母親對我們的祝福與愛的延伸。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


2023年聖誕特刊 歡迎索閱

《耕心》將於12月10、17、24日連續發行三期的彩色聖誕特刊,真實見證、傳遞主愛,歡迎教會及讀者增加索閱份數,藉聖誕節期分發社區及親朋好友傳揚福音。
索閱方式:電話06-2356277轉152,或E-mail: ks@pctpress.org,並請註明:聖誕特刊所需份數、郵寄地址、電話、收件名稱。
為印刷及郵寄前置作業,最晚請於11月15日前告知所需份數,以免向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