餵飽我的young

我不期待青少年記得我是誰,只要記得來教會就會有人陪伴他們、有人給他們吃東西,甚至吃得很飽就好……

0
80

第1431期【讓我接住你】祈禱之時
〈本週焦點〉餵飽我的Young
〈信心加油站〉所有的曾經都會被記住
〈幸福光點〉特殊兒的台語課

◎Umav(台南市)

翻開《少年新眼光》每日讀經手冊2024年3月16日的文章,談到耶穌行五餅二魚的神蹟,當中的經文很生動,眾人不僅都有吃到東西,而且還吃飽了,飽到食物有剩。這讓我想起,去年12月依然為年底的事工忙得團團轉,但一到聖誕節的禮拜六晚上,我還是外帶了一堆餐點和飲料,到距離住處最近的一間原住民教會——台南市的魯凱中會南凱教會,慰勞正在練習聖誕禮拜詩歌的團契青少年。

都市教會的原住民教會人數不多,也多半是親戚。只有我不是魯凱族,也不是他們的會友,但他們每次看到我都很親切,讓我感覺像被ㄧ個大家族照顧。這間教會裡也有我大學的學妹,她很歡迎我來,還很不好意思地說:「姊,妳太破費了,我們已經吃得很飽。」我說:「沒關係,這已經是我的傳統了。」旁邊的團契輔導好奇地看著我,問說:「喔?什麼意思?」瞬間把我的思緒拉回大概2015年前後……。

陪伴的初衷

當時,高雄原住民學生大專中心在台南的聚會,叫作「那魯灣團契」,主責牧師是布農族的Lian Tanapima。因為中心據點在高雄,光靠牧師一個人要跨縣市牧養團契,難免力有未逮,因此他們需要台南的志工輔導。當時我人就在教會公報社工作,而且學生時期也是那魯灣團契的契友,在母會也擔任過團契幹部,似乎那時就屬我最適合擔任陪伴這群學生的角色。

雖然我對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很多不確定,但這樣一答應下來,就開始穩定地每個禮拜陪著大學生聚會、安排服事、分享聖經。其實我覺得自己有時候不太擅長跟年輕的弟弟妹妹們相處,但想到自己至少能做的事情,就是效法耶穌餵飽人的精神,常常帶吃的給他們。(這招也是我的主管方嵐亭牧師教我的,他說年輕人就是餵飽他們就對了!)

擔任團契輔導的過程中,使我更認識都市原住民及學生的處境,也更認識大專學生中心的工作,並且開始省思信仰對年輕人的意義和課題是什麼。記得有一次,團契查經後要大家分享「生命中經歷過的大風大浪」。或許很多人會覺得,年輕人不管講出什麼道理,都會略嫌「中二」吧?

結果有一位來自原鄉山區的青年,說起八八風災時全村遭颱風橫掃、土石流掩埋、命在旦夕的狀況,以及後續迫遷安置、寄人籬下的艱苦生活,我聽得目瞪口呆。這位青年最後還用樂觀和感謝的語氣,為這段經驗做結語:「感謝上帝,我們都還活著!」因為我的表情太過震驚,還被其他學生笑了一陣。

類似這樣的故事帶給我很深的反省,因為很多人都會嫌棄教會青年對信仰麻木、沒有熱情,但是我在原住民學生團契裡,聽到了緊緊依靠上主來度過難關的見證。這對於我在教會公報社所做的文字事工,以及後續前往神學院研究神學,都有很多的啟發,提醒我要多加思考人們的多元處境與需要。

生命影響生命

時光拉回現在,我告訴南凱教會的同工:「當時,那魯灣團契就是借用南凱教會當作聚會場地。然後,我就是在這裡正式答應擔任團契輔導的。」「噢!那這裡對妳很有意義呢!」對方附和著。我沒說的是,後來的我懷著對信仰和身分認同的關注,去念了神學研究所,並完成神學研究所的碩士學位,也持續以文字事工服事青少年。

以前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,受到教會與團契很多照顧,不管心靈與肉體,都被餵得飽飽的。後來,我也用這樣的心情面對教會的青少年。我不期待青少年記得我是誰,只要記得來教會就會有人陪伴他們、有人給他們吃東西,甚至吃得很飽就好。有一天他們有能力了,換他們用自己可以的方式去陪伴和服事別人。這一切都會見證上主的帶領與祝福。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

《少年新眼光》閏年彩蛋企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