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學香港,我學會擁抱自己

0
277
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.

第1383期【邊界的異鄉人】〈祈禱之時〉

〈本週焦點〉跨越文化的必修課

〈信心加油站〉留學香港,我學會擁抱自己

◎廖本恩(香港)

「為什麼來香港?」
「台灣沒有神學院嗎?」
「台灣不是不錯嗎?我們才想去台灣!」
自從來到香港,以上的問題與對話,出現不下上百次,時至今日仍不斷地會被提起。我也發現,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一些不同的回應,可能每次回答,都反映當下的處境。

初入異鄉,充滿好奇

2017年,我在韓國參加一個東亞區的國際會議,認識一位來自香港的基督徒前輩。當時我正在考慮放下工作,出國進修神學。因為他的鼓勵,使我萌生前往香港進修的念頭。我希望自己能在信仰上有更多的認識,也能向香港的基督徒學習,如何與身處的社會環境對話。當時的我從未到過香港,對這個城市的觀點,也僅限於網路與香港電影。

2019年春天,我收到了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的錄取通知,隨即面臨一個重大的難題:找房。由於我的學校沒有提供宿舍,加上香港的房價非常高,當時一連找了數個星期,都沒找到合適的物件。後來,藉著禱告與學校的台灣校友介紹,有一間教會的牧師願意用低廉的租金提供完整的住宿空間,這樣的恩典絕對是出乎意料,也無法靠自己得到。

同年夏天,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,是近年香港最大規模的抗議行動。我在八月抵達香港,飛機一落地,就見到機場中的人潮正在介紹反修例運動,並且邀請到訪者一同聲援。接著,我就在這個社會動盪的時刻,開始了基督教研究碩士的學習,主修「基督教與文化」。

或許是因為主修,我帶著嘗試與好奇的心,開始認識香港,也實際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面向。

首先,我看見香港人的勇氣與堅毅。他們在社會歷經快速變動時,願意站出來、表達自己的理念;當社會不允許他們自由地傳達自己的想法,他們也堅忍不拔地繼續在這個城市中生活;其次,香港對專業能力的看重與培育,鼓勵各人表達想法,亦有較多哲學與思想對話的空間。第三,因著香港生存不易,近年出現不少Slash(斜槓)的傳道者。這些人既在教會傳講基督信仰,同時在職場工作或創業,盡量地靠近香港的群眾。

此外,在認識香港的過程中,我也發現台灣具有許多的優點:人文素養的重視與培育、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及對多元族群的接納。這些台灣擁有的優勢,留學以前未必不知道,卻因為來到香港,實際認識這座城市,才更加珍惜台灣的獨特之處。

我屬於誰的掙扎

2020年1月,我回到台灣過年,適逢新冠肺炎興起、延燒全球。疫情剛開始的前半年,我是在台灣上網路課程,畢竟當時沒有人能夠回到學校上課。明明人在台灣,卻是上香港的課程,用粵語討論香港的基督教神學。這種橫跨兩地的身份,使我陷入深思:究竟我是屬於哪邊呢?

一方面,我是台灣人,卻不是台灣的學生;另一方面,我確實是在香港讀書的神學生,但人不在香港。又因為粵語講得不順暢,和香港人始終感覺有段距離。究竟為何要到香港留學?真的非香港不可嗎?這間學校真的值得我放下一切,投入全部的心力、金錢與時間嗎?這樣的疑問,伴隨著我至少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。

2020年7月,我再次回到香港,上述的疑問變得更加強烈。因為從那時候起,我開始能更深刻地接觸香港的真實樣貌,感受大城市的人情冷暖,也發覺香港存在的限制。與此同時,我進入碩士第二年,原本預計研究韓國的基督教,後來在教授的建議下,轉回做台灣基督教研究,探討長老教會的社會參與。這樣的轉變,讓當時的我相當不解。如果要做台灣研究,為何不留在台灣就好了呢?還特地跑到台灣資料很少的香港,進行相關的研究?

因此那段時間,我曾多次掙扎地想,當初怎麼會來到香港?如果我早知道香港的面貌,還會如此篤定地踏上香港嗎?在每次默想的過程中,我都想起赴港求學的一路上,經歷的豐盛恩典,例如申請學校、找房子、學費、適應香港⋯⋯等,這一切若沒有上主的帶領,我根本不可能獨自跨過眾多難關,也不會遇到許多友善的師長、同學與會友。每當回憶起這些恩典,就更加確信有上帝的帶領。

此外,當時也有老師鼓勵我,當大家都在本地做台灣研究時,你可以提供香港的獨特視角,而你做的研究,亦能幫助香港的基督群體。從那時候起,我就開始認同「在香港的台灣人」這個身份。我不一定要糾結於自己屬於哪邊,亦可接納並擁抱這個身份,因為我就是在香港的台灣學生。

擁抱自己的身份

我開始擁抱自己的語言,和同校講華語的學生進行更多交流,也嘗試開口講粵語,因為不論是香港人或以華語為母語的人,都是我想要認識的對象。我也把握機會向香港人介紹台灣,一方面透過報告或論文發表,講述台灣基督群體的樣貌,或在教會授課時引用台灣基督教的例子。

再者,在2021年初、眾多港人選擇移民的時刻,我決定繼續留在香港、報名同校的神學碩士課程,專攻台日基督教史。因為我發現,這裡仍有許多可以學習的事。雖然大環境越來越艱難,卻看見上帝仍然賜下盼望,無數的香港民眾仍然生活在這座城市。我期望在這個時刻,和香港人一起經歷、一同觀看上帝在此地要做的新事。畢竟香港是祂親自帶領我來的地方,我也深信祂還沒有要我離開,並要在此繼續經歷祂的恩典。

倘若下次遇到別人問:「你為何來香港?」我可能比較想談論「你為何選擇留下來」的話題。雖然怎麼來香港也很重要,但在留學過程中經歷或思考了什麼,因而選擇繼續留在香港,是我現在更加在意的事。

留學期間,我當然不是一帆風順、事事順利,但每個經驗都幫助我成長、成為現今的自己。因此,我向上帝感恩,當初做了到海外留學的決定,且在猶豫不決的過程中,學習擁抱自己的身份、留在香港,才有如今的故事。

【讀完這個故事,如有感動可支持編輯刊物的需要】
線上捐款支持💗耕心文字事工
https://donate.pctpress.org/
包括郵資、印刷、人事庶務等,《耕心》每月至少需支出90萬元,如果你喜愛這份小小刊物,邀請你透過捐款奉獻,幫助我們在發行經費上無後顧之憂,使眾人同享福音的好處。